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0914TK
专业名称:保密技术(Secrecy Technology)
专业类别:计算机类
学 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较深入地掌握保密技术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管理方法、标准与法律法规等系统知识,能从事信息安全与保密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适应维稳戍边和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治可靠、专业过硬、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 具备研发与应用保密技术专业技能,能运用保密技术的专业知识与工具,为复杂信息保密技术项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进行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
2. 具备行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具有国家保密意识、政治意识、全局性、创新性、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终身自主学习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成为具有理想信念的崇业者。
4.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快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毕业要求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遵从保密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履行岗位职责;
2.知识技能:
(1)能够运用相关数学、物理知识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以及文献查阅和调研方法有效地识别、表述和分析保密技术专业领域相关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相关方法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能够针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功能需求、性能指标、行业兼容和各方利益,并体现创新意识和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针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能够基于保密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就保密技术和相关领域清晰的实现自我价值,承担或参与团队工作,具备相应的组织、协作以及管理能力;
5.具有敏锐发现行业新趋势和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6.具有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
四、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
实现课程 |
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遵从保密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履行岗位职责 |
1.1了解国家发展历史,明确党和国家发展历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疆地方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2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人文和法律精神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1.3具有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同时具有基本的双语交流能力 |
应用维吾尔语类课程、大学英语 |
要求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
2.1能够运用相关数学、物理知识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以及文献查阅和调研方法有效地识别、表述和分析保密技术专业领域相关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高等数学实验A、线性代数、离散数学A、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实验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值分析、初等数论 |
2.2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相关方法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C语言程序设计A、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数据结构、现代电子技术Ⅰ、现代电子技术Ⅰ实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实验、算法设计与分析 |
2.3能够针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功能需求、性能指标、行业兼容和各方利益,并体现创新意识和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密码学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保密管理概论、保密法律法规、公文写作 |
2.4能够针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保密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保密技术基础、保密技术检查、数字保密通信、数字取证技术、电磁信息泄漏与防护 |
2.5能够基于保密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保密法律法规、安全通论、网络舆情分析、涉密信息系统管理、量子保密通信 |
要求3.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3.1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领域,解决实践问题 |
生物特征识别与隐私保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网络攻击与防护、软件工程、Linux系统及应用、Linux系统及应用实验、毕业实习 |
3.2具备可持续学习扩展能力,拓展相关领域内容,掌握交叉学科知识 |
涉密信息系统管理、量子保密通信、生物特征识别与隐私保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物联网技术与安全、嵌入式系统安全 |
要求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就保密技术和相关领域清晰的实现自我价值,承担或参与团队工作,具备相应的组织、协作以及管理能力; |
4.1能够基于所学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生产实践的相关做法,发现和辨析实践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高级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综合实训、保密技术综合实训、毕业论文 |
4.2关注本行业相关领域的全球化热点问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关注行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决策 |
专业认知实习、大数据安全与保密、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技术 |
要求5.具有敏锐发现行业新趋势和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
5.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关注领域内重大科技成果,拓展视野 |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实验、大数据安全与保密、恶意代码防范、软件安全分析与应用 |
5.2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创新实践 |
要求6.具有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 |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心健康,踏实完成学习和工作 |
体育与健康、阳光体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及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 |
五、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
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具体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列课程为准;
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A、数据结构、现代电子技术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密码学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基础、保密管理概论、保密技术检查、数字保密通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现代电子技术Ⅰ实验、数据库系统实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验、密码学及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网络攻击与防护实验、恶意代码防范。
主要实习环节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高级程序设计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网络安全综合实训、保密技术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六、毕业总学分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至少修满172.5学分。
说明:依指导意见执行。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及比例
课程设置 |
学时数 |
实验学时 |
实习周数 |
学分数 |
所占比例 |
占总学分比例 |
理论及实践教学 |
必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736 |
170 |
0 |
42.5 |
24.6% |
80.3% |
学科基础课程 |
688 |
104 |
0 |
43 |
24.9% |
专业方向课程 |
304 |
48 |
0 |
19 |
11% |
小计 |
1728 |
322 |
0 |
104.5 |
60.6% |
选修课 |
通识教育课程 |
160 |
0 |
0 |
10 |
5.8% |
专业方向课程 |
384 |
208 |
0 |
24 |
13.9% |
小计 |
544 |
208 |
0 |
34 |
19.7%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 |
/ |
37 |
26 |
15.1% |
15.1% |
第二课堂 |
/ |
/ |
/ |
8 |
4.6% |
4.6% |
合计 |
2272 |
530 |
37 |
172.5 |
100% |
100% |
毕业总学分 |
172.5 |
八、各学期必修课建议学分分配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学分 |
20 |
21 |
19 |
18.5 |
15 |
7 |
1 |
0 |
0 |
0 |
要求:合理分布各学期学分,每学期必修课程学分应控制在18以内。